地丑星
地丑星石将军石勇
石勇,大名府人氏,平常靠赌博为生,江湖人称“石将军”。因赌博打死了人,逃到柴进庄上住了几个月。后又在宋家村宋江家中住了一夜,宋太公托石勇给宋江送信。石勇在对影山附近一酒店和宋江、燕顺相遇,投奔了梁山,做了梁山步军将校第十七名,排梁山英雄第九十九位。后随宋江征讨方腊时,石勇战死。
人物分析
那年,“宋江和燕顺带领随行十数人”,先花荣秦明等人一步奔赴梁山。途中,他们在一酒店吃饭时,为了调换座位,燕顺与一位先到的食客发生了争执。这位食客就是“石将军”石勇,也是个行路人。
大家知道,《水浒》里的行路人,不管是出门办事还是流浪江湖,身上都带着家伙,像史进、杨志、刘唐等人,不是挎腰刀就是拎朴刀,甚至有人腰刀、朴刀齐全,这石勇也没空着手,不过他带的不是刀,是条“短棍”。
石勇在《水浒》里是个出场即结束的小人物,所以他随身带的这条“短棍”就容易被读者忽略,更有人觉得,石勇是带棍还是拎刀无关紧要,可以随意设置。假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石勇包括其他的行路人,确实可以让他们携带武器中的任何一种。问题是,一个行路人随身带什么武器,跟这个人的身份、武功等等是统一的。尽管石勇是个小人物,施耐庵仍不愿放弃整体的统一性,哪怕在一件不为人留意的随身武器上,施耐庵也力求与人物相配。
首先,石勇在流落江湖前生活在乡下,乡村人习武,如果不是像史进那样,意外地遇到禁军教头王进因而学了军队武艺,一般来说接触的只能是民间武艺。民间武艺虽然枪、刀、棍齐全,但因为棍子在对抗练习中相对安全。练得多,人们对使棍更加熟练,这样的人出门,当他需要一件防身武器时,会很自然地选择棍子(棍子因为伤害程度低于刀枪,惹的麻烦也相对小)。民间人物出行带棍,在武松、卢俊义上山前也有体现,甚至有的民间人物比如石秀、杨雄、燕青,即使入伙后,赶上下山执行任务,仍有随身带棍的习惯(当然,除了武松,这些人在棍之外,不是再挎口刀就是与他人结伴而行)。
至此,大家也就明白,施耐庵何以让石勇带棍而不是拎刀了。不过,问题没有完,石勇的这条棍,为什么是短棍,而不是长棍———齐眉杆棒呢?
要搞清这个疑问,涉及更专业的话题,简单地说,使用长棍必须是身大力不亏的主儿,能把长棍使得威力超过刀枪,得有超人的神力,在梁山,只有武松、鲁智深、李逵、秦明、索超等少数人有这把子力气。石勇的身量虽有“八尺来长”,快赶上武松了,但他的力气跟武松比差着好几个等级了。其实,仅石勇携带短棍这一点,已表明他不是大力神一级的人物。
与一米五长短的齐眉棍比,石勇的短棍只有一米———短棍在武林流传至今,我所练的八极拳就有这种长度为一米的短棍,俗称“小棍”,短棍在西北武林更是享有盛名,叫“鞭杆”。
如果说长棍是绝对的“力量派”,短棍则有“巧斗”和“力劈”两种使法,当你双手持棍时,一米长的棍是使不出神威的,你也只能玩巧活儿。一旦你单手持棍,“巧活儿”立马变成“重活儿”,别看它才一米长,又是木头的(一般为白蜡杆或枣木、柳木),没把子力气的人还抡不起来。我说的是不是这么回事,大家可以一试,你拿报纸卷成50厘米长的纸棍、外套自行车内胎,让你的同伴手持同样长或30厘米的木条,你试一次便知,在劈、抹、撩、刺轻灵的木尺面前,纸卷的棍子会令你倍觉沉重,不灵便。
石勇的棍可是木棍,虽然“短”也比纸棍长一倍。假若石勇单手抡棍,是需要点力气的,而当石勇抡棍力战锋锐的刀枪,他还得有豪猛的性情。
石勇恰是蛮莽之人,从他与宋江、酒保的对话看,此人莽得跟李逵可有一比,别看他武功可能一般,愣劲儿邪乎,当他和燕顺冲突时,竟不在乎对方有十几个人,“跳起来,抄了短棍在手里”。这种糙人,你以为他会选择双手持棍与人斗巧吗?
施耐庵喜欢粗蛮胆大之人,如果不是《水浒》里粗人已经够多,说不定他会在后面给石勇增加戏份儿。饶是石勇只能无奈地“出场即结束”,老施仍在有限的一千多字里把石勇写得活蹦乱跳要从书里跳出来,且让石勇成为《水浒》里唯一一位敢于只带一条“短棍”独自一人出行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