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捡骨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广东捡骨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客家人死后要“捡骨”重葬?
客家人有一个特殊的安埋死后亲人的习俗。就是死后不择安葬地,随便找个地方,根据地势的自然高度差,往里挖掘一个能塞进棺木的土洞即可,待过了数年后,再请风水先生择定坟茔,把死者遗骨用一个陶缸装好,叫做装金,那个陶罐就叫做金坛。然后重新安葬。
如果是长途迁徙,这个装了骨殖的金坛也随家搬迁到新的住地,择地重葬。
这个习俗可能就缘于客家人不固守家园,只要哪里更能安身立命,就往哪里搬迁的缘故吧。
死后捡骨可以不论年代,无钱则可任意延长时间。有的甚至延至一、二十年之后。 客家人的“拾骨”重葬不是必须的,只有认为第一次下葬是风水不好才进行重葬。至于原因很明确也是所谓的“风水”不好。
客家祖先因为战乱,不断迁徙,却又不放心祖先骸骨留在家乡遭到外人的破坏或凌辱,所以在迁徙中大都携带著先祖的骸骨,所以以捡骨的习俗.在先人过世时先举行土葬,建造简单的土坟,经过六到十年後,先将祖先遗骨挖出清洗乾净後,放入骨罈(金甕)中,再予以建造新坟重葬,此後若要再迁徙时,就可以很方便的将祖先骸骨带著走.
三年捡骨五年丧是什么意思啊?
指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
“捡骨葬”是南方百越人的古老葬俗之一。
捡骨葬起源:战国时期的《列子》及《隋书》等史籍,都记载了古代百越人居住地区的一些三次捡骨葬习俗。曾经流行于广大的中国南方地区,瓯越人、闽南人、广府人、客家族群等。现在中国南方的壮族、台湾、琉球、东南亚部份地区、马达加斯加马拉加什人仍使用这种特殊的葬礼方式。
执骨入金是哪里的习俗?
“执骨入金”应该属于南方两广地区的习俗。在两广地区,还保留着“二重葬”的习俗。“二重葬”顾名思义,就是下葬两次。当家中有逝者,会用棺装殓好用土埋葬,此为第一次葬,为的是入土为安。
过几年,每家会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时间会将棺打开,将骨头捡起装入金坛中,此举也叫“执金”或者“捡金”,再另寻风水宝地埋葬好。
他们认为如果骨是金黄的,就说明对子孙有利,越发金发亮越是好兆头。
在两广有些地方也叫“翻身”,寓意能在生活中翻身,走向富裕、美好的生活。
潮汕迁坟的流程?
第一、祭祀祖先:迁坟当天晚上祭祀祖先,告知迁坟缘由及迁往何处,希望祖先保佑迁坟顺利进行。
第二、动土迁坟:动土迁坟一般在子丑时之间进行,家人祭拜祖先后,由工作人员(迁坟师傅)开始动土迁坟,迁坟的讲究比较多,诸如往原墓穴内放萝卜、放苹果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迁坟现场
迁坟现场
第三、遗骨运输:如果原墓穴离心新墓穴比较远,就要做好遗骨运势的准备。诸如在运输车路过桥头或路口时要撒粉色的路钱。
最后、安葬仪式:遗骨到达新墓地后,由逝者长子对墓穴进行清理并放白酒用以消毒,接着对墓穴暖穴、放入棺木、随葬品等。等各项放入新墓穴后,由长子带领全家向新墓穴行跪拜礼,然后迁坟仪式结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捡骨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捡骨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