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初一到十五习俗,春节初一到初十五的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1-27 08:23 点击: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春节初一到初十五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春节初一到初十五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一到十五习俗?

正月初一,烧香、串门、免打扫

正月初二,开年饭,回娘家、放生

初一到十五习俗,春节初一到初十五的习俗 - 星座运势

正月初三,大扫除、禁止串门儿

正月初四,接财神、办酒席

正月初五,吃饺子、串亲戚、勿辛劳

正月初六,店铺开门,接着送穷神

正月初七,人类生日

正月初八,可以看星星

正月初九,玉帝生日

正月初十,石头节

正月十一,打石仗、舞龙

正月十二,点灯火

正月十三,上灯了

正月十四,接灶神

正月十五,吃汤圆、看花灯

大年初一到初十五寓意?

春节的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寓意

1、初一为鸡日。闻鸡起舞,起早放鞭炮给邻居、亲戚朋友家送饺子和拜年。

2、初二为犬日,这一天做这三件事最吉利,回娘家,祭财神和扫除道。

3、初三为猪日,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 创造了猪,民间传说初三晚上也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4、初四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常说三羊开泰 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 ++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的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的扔穷。

5、初五为牛日,又称破五,大年初五,三做三不做,三做是大扫除,放鞭炮,吃三样;三不做事不串门,不偷懒,不贪恋。

6、初六为马日,迎了财神送穷鬼。把这六个穷鬼一定要送走,懒鬼、贪鬼、怨鬼、怕鬼、守鬼和急鬼。

7、初七为人日。是所有人的生日。这一天要七不出八不归,大年初七不出门。首先要安排好7件事后方可外出,这7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规划好一整年。就可以过一个准备充分收获满满的丰收年。

8、初八为谷日,这天也是开门大吉 的好日子,我们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就是要开门红、扫除道、八不归。

9、初九为天日,是玉皇大帝 的生日,玉皇大帝就是三清化生 的第一位尊神也是对天的尊称,可见在正月初九其实就是对天的祭祀。

江浙一带风俗?

1、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2、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4、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习俗在浙江部分地区还保留。

5、春节期间的习俗。新年鼓: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初一到初十五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初一到初十五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