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桂林人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桂林人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桂林有什么生活习俗?
桂林最大的风俗就是吃桂林米粉,另外有一些节日,也算是风俗吧。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举办地:桂林市侗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花炮节那天,侗族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
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
禁风节:农历正月二十日
举办地: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
活动介绍: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
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壮族歌节:农历三月初三
举办地:桂林市壮族居住地
活动介绍: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方式多样。
桂林人结婚有哪些风俗习惯?
桂林结婚传统习俗挺多的,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桂林人结婚前夕,家里人会给新娘新郎合八字挑选良辰吉日举办婚礼,良辰吉日选定后,男方家人需要去女方家里送彩礼报日子,宴请一两桌亲戚吃饭见面商量婚礼事宜。彩礼钱因人而异吧,有些人讲究门当户对,可能要的彩礼比较多,彩礼钱越多越有面子,一般彩礼钱讲究吉利数字,以前是六千多、八千多、九千多、上万块都不等,十年前堂哥结婚的时候嫂子家里要一万八彩礼钱,当时觉得彩礼钱要得好贵啊。
女方收到彩礼钱后,开始为女儿筹备家电家具及嫁妆。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家庭开始张灯结彩准备婚礼当天的酒席,在家里和家门口张贴喜庆的红纸对联。结婚当日,新郎带领车队去新娘家里迎亲,吃完早餐酒席女方的亲朋好友跟随车队送新娘去新郎家里面。有点地方会兴起拦门习俗,女方家里的年轻小伙子挑着桶用棍子去男方家门口拿着不让新人进门讨红包,给了红包才让进门。新人结婚一般会撑一把大红伞为新娘遮挡,有的地方要新郎背着新娘从房间里出来上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有些地方兴起晚上喝酒唱贺郎歌,炒房,打油茶,恶搞新郎,活跃气氛,热闹非凡。
广西年例风俗?
1、南宁崇左地区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
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南宁人买年糕要印“发”字;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
2、桂林-柳州-河池一带
舞龙舞狮拜年是桂柳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舞龙舞狮队都将龙和狮子装扮一新,苦练龙和狮子舞的传统套路。3、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一带
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街。“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
正月初二头牙要拜,生意老板特别盛大,新年出街要择日,择时辰,择方向才有吉利。
4、桂平-玉林-梧州一带
这一方向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
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
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阉鸡为主,陆川一带则以鹅为主)、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
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
5、百色-德保-靖西=隆林一带
在桂西百色市不少县农村,每每大过年的时候,至今仍然沿袭着一些各地不一、各有特色、饶有兴味、多姿多彩的古老旧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桂林人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桂林人有什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