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西拜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广西拜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西人拜年最高礼仪?
拜年要带礼物,礼物不要太贵,得体就行,如果对方家里有孩子要准备红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得体,尽量休闲时尚为宜,聊天要多说好听的,吉祥的、祝福的,要先和老人打招呼,对老人长辈要多赞美健康、气色、胃口方面的,中年和青年要多聊工作事业升职加薪和家庭幸福之类的,要夸女主人漂亮。对孩子要夸聪明有礼貌,多聊开心的话题,不要给人负能量,不要说抱怨的话。
另外:
接过红包要致谢
过年长辈给压岁钱,寓意着孩子一年平平安安。家长要告诉孩子,长辈给红包的时候,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
.红包不可当面拆
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因为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或宝贝自己的口袋里。
广西人过年有什么风俗?
年三十买柚子叶,桂叶等挂门口或者煮水洗澡。
吃粽子(你没听错,就是吃粽子,很大的枕头粽),炸油堆,做年糕,扣肉,腊肠腊肉。举家团圆吃年夜饭。年初一,穿新衣,新年第一天不说脏话,不倒垃圾,不要花钱(守财),去公园逛逛广西已经春暖花开了。
初二回女儿娘家,拜年必备:鸡,水果,大礼包,自己做的腊肠腊肉。
广西少数民族过年习俗?
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仫佬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邻近的县。仫佬年就是仫佬族的春节,为一年诸节日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 因此,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限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相传,仫佬人选择在“卯”日过年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仫佬人的祖先曾以兔子作为定亲礼物,成亲之日恰是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兔场天,后人因此定这天过年,具有祭奠祖先、继承传统之意;二是九月秋收结束,十月过年,有庆贺丰收,感谢祖先庇佑之意。仫佬人把“仫佬年”视为良辰吉日,不少仫佬人结婚,都在这天举行。
广西人是怎么过年的?
1、广西南宁崇左地区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
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南宁人买年糕要印“发”字;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
2、广西桂林、柳州、河池一带舞龙舞狮拜年是桂柳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舞龙舞狮队都将龙和狮子装扮一新,苦练龙和狮子舞的传统套路。
3、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一带春节农历年初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惯例初一不街。
“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
4、桂平、玉林、梧州一带这一方向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
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
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
5、百色-德保-靖西=隆林一带在桂西百色市不少县农村,每每大过年的时候,至今仍然沿袭着一些各地不一、各有特色、饶有兴味、多姿多彩的古老旧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拜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拜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