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过后为什么不是大满?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与“芒种”不只字面上对应不起来,就是字义也是所有节气中表达最不直接的。二十四个节气多以气候和环境之特征来命名,只有“小满”与“芒种”比较特殊,最不好理解。
古人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宋代马永卿《懒真子》记载了古人的疑惑:“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类》“小满芒种”条更直接地提出了质疑:“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
古《历书》称:“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对于“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给出的解释是:“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如此解释从字义上很好理解,就是到小满时节,麦子快要成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熟;芒种到来时,有锋芒的谷物要栽种。但深究下去,这种说法也有问题。从小满到芒种,麦子已成,稻子已插,其他农作物也已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并没有“稼种”现象。
对此,古人一直希望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明顾元庆《檐暴偶谈》认为,小满和芒种两个节气“皆指麦言”,意即都是针对麦子的成熟和收获情况来说的。《檐暴偶谈》的说法,其实是宋人的观点。《懒真子》一书里即称:“皆谓麦也。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芒种,五月节,‘种’读如‘种类’之‘种’,谓种之有芒者,麦也,至是当熟矣。”
“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反映周代政经制度的《周礼·地官》“稻人”条记载:“作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这里的“芒种”指“麦稻”,意思是只要能长草的水田,都可以种植麦稻。对于这种现象,马永卿在《懒真子》一书中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芒种”节气之所以不命名为与“小满”相对应的“大满”,意在提醒农人要注意农业生产,即所谓:“古人名节之意,所以告农候之早晚深矣。”因为,“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矣。”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