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最大的神秘之处,即在于由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中,居然能包罗时空万象,阐释天人义理。如果说易理就是宇宙之真理,这实在并不是过誉。
正因为一阴一阳之组合,实系以简驭繁之原理,人们想了解其精要时,就会发现内容艰涩难解,虽穷年累月仍不得其门而入。
事实上,《易经》虽然人人能读,但绝非人人能懂。绝大部份的人,也只是从圣人注易的字里行间,学得一点为人处事之道而已。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经过分析后、设计给电脑程序处理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起以待分析的模式,然后再大量收集数据,循着同样的模式,以求归纳出新的结构。与计算机数据所不同的是,本书是给人看的,所以用文字概念而非程序语言来描述。
《周易》是由两个部份所组成,一是《易经》本身,以六十四卦为纲,每卦六爻,以各爻之变化为目,分别以爻辞界定之。爻辞的内容说明,即该爻变动之下发生的事件,以及其吉凶吝咎等情况。另一部份是《易传》,计有七种,分为十篇,后人称之为<十翼>。<十翼>只是一种解释《易经》的著作,本书不加介绍,读者有兴趣,请自行参阅。
一般人读易,不过为求了解卦、爻辞,以资与自己的遭遇相印证,力求趋吉避凶。本书之目的,乃基于《易经》历经数千年,时过境迁,在理解及应用上,究竟有无改进之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卦爻与爻辞有如是关系?其必然性的因果是什么?是不是还有其它变化存在?
为此,首先要彻底了解卦、爻辞,然后利用科学工具,以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做全面的分析探讨。本书即为彻底了解卦、爻辞的第一步,如果不先了解,从何下手研究?又能研究些什么?而了解的结果,若仅仅是自己主观的认定,而没有客观的考量,其价值也有待质疑。在这些理由下,遂有本书之出版,以求各界有心人士之指正。
下一步将是《易理探微》一书之发表,理论部份早已书就。有了理论,再加以实验,由实验再求印证,以合乎科学精神。实验部份目前已经有近千件占卜实例,全系以计算机测试,测中率约在百分之八十上下。整理后的数据,将录入《易理探微》中,由于我们时间有限,故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出版(至于占卜之程序及内容,碍于序言中之原因,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发表)。
综观当今世事,表面上经济繁荣、知识普及。事实上人心败坏、社会的维系功能彻底破产。易道精妙至极,古往今来,人事之变迁无所不包,易明易晦亦在易中。读者阅之,即为缘也,要知读易有三大优点,今略述于下:
一、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易为天理,然天理玄妙,常人无从认知。圣人为启众聪,特将之演为做人处世的道理,以教化万民。实则人理、世道皆为天理之一部份,仅象征之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惜因古圣人所用之文字,今人多不识,未经适当诠释,难以理解。古今注《易经》者众多,本书仅参阅三本:程颐之《易程传》(泉源出版社)、朱熹之《周易本义》及来知德之《来注易经图解》(武陵公司)。
朱熹之《周易本义》简单明了,只说易理如何,而不说明原因,常令人觉得迂腐不堪。程颐的《易程传》则在如何之外,尚以爻位来解释为什么,看起来好象言之成理,但都是主观的附会,没有系统的必然性,说服力不足。《来注易经图解》则完全以象征符号说明,穿凿附会可以说极尽能事,已经超出了义理的范畴。
因为卦、爻辞是供卜筮时判断之用,其文字内容必得符合各种相关的情况,经常采用了一些先民的判例,因此很难掌握。原文极为艰涩,且若干文字各家解释不一,甚至有不加说明者。读者不宜细加追究,重要的是知其吉凶吝咎。在本书中,特以“释”总括其概要,系参考前述三家之说明,择其可信者,力求合情合理。
二、磨练心性观念:正因为《易经》难读,在读易之前,任谁都会再三考虑,为什么要读易?读了有什么好处?老实说,学易不但没有好处,甚至令人鄙视名利、远离荣华。时到今日,除了研习命相占卜之术者外,《易经》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易经》是客观事物变易之学,懂易即表示懂得必然之理,既属必然,其间无分毫可资增减。即令爻中有吉凶之谓,实则趋、避之间,不过存乎一心而已。今人在西式教育下,功利至上,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争取自己最大的名利。故对功成业就、志得意满的人而言,懂易不过表示博学多闻,高人一等。只有对有心追求人生真理的人,《易经》才是通向另一片天地的一扇门户。
到得真正沉浸在《易经》里,日深月久,一字一爻地穷思竭虑。苟心不静,我念一起,实难以为继。待入得门来,意又难宁,面对似是而非之理,很可能到此为止,不得再进一步。唯有在心静意宁,人我尽泯之下,始得洞烛幽冥。
问题在于,若不为己谋,即令道通天人,所为何来?再说,从古至今,又能有几人达此境界?是以能不计成败得失、潜心学易者,其心性及观念,多多少少已在磨练之中。但若为了磨练而习易,则又落入下乘了。
三、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一般人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不过止于表面之字义,以之沟通应用而已。事实上,语言文字是人类有别于万物的智能结晶,是一种符号索引系统。宇宙万象无穷无尽,而人之认知应用能力有限。在经过不断的演进后,自然而然发展出这种以简驭繁、相当于一种分类索引的法则。
在此分类索引下,其水平向可称为分类定义,垂直向则为属性层次。所有水平向的定义,在另一层次中,其定义之名称将随所属层次的特性而改变。由于此系统是从人类的生活行为中自然发展而得,故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认知,即成为水平向的第一层定义。随着文化发展的日趋繁复,再加上实际需要,以及经验及学识过人的个人的努力,遂在第一层定义下,更引申出垂直向的属性定义。
因此,同样的语言文字,对不同能力与经验的个体来说,具有绝对不同的效应。教育的意义,第一步是使受教者充分了解语言文字的分类索引功能,这是能力的培训。然后再教以专业技术,也就是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某一层次的属性认知。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是令学子以艰苦卓绝的心态,熟读经书,使之由习惯成自然,得以从文字运用上领略文字所蕴藏的“智能”。所以读书人不仅深谙语言文字的威力,且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而物极必反,剥复相因,在饱学之余,读书人过于轻视技能,以致在生产制造技术上,落居西方之后。
正因为一阴一阳之组合,实系以简驭繁之原理,人们想了解其精要时,就会发现内容艰涩难解,虽穷年累月仍不得其门而入。
事实上,《易经》虽然人人能读,但绝非人人能懂。绝大部份的人,也只是从圣人注易的字里行间,学得一点为人处事之道而已。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经过分析后、设计给电脑程序处理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起以待分析的模式,然后再大量收集数据,循着同样的模式,以求归纳出新的结构。与计算机数据所不同的是,本书是给人看的,所以用文字概念而非程序语言来描述。
《周易》是由两个部份所组成,一是《易经》本身,以六十四卦为纲,每卦六爻,以各爻之变化为目,分别以爻辞界定之。爻辞的内容说明,即该爻变动之下发生的事件,以及其吉凶吝咎等情况。另一部份是《易传》,计有七种,分为十篇,后人称之为<十翼>。<十翼>只是一种解释《易经》的著作,本书不加介绍,读者有兴趣,请自行参阅。
一般人读易,不过为求了解卦、爻辞,以资与自己的遭遇相印证,力求趋吉避凶。本书之目的,乃基于《易经》历经数千年,时过境迁,在理解及应用上,究竟有无改进之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卦爻与爻辞有如是关系?其必然性的因果是什么?是不是还有其它变化存在?
为此,首先要彻底了解卦、爻辞,然后利用科学工具,以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做全面的分析探讨。本书即为彻底了解卦、爻辞的第一步,如果不先了解,从何下手研究?又能研究些什么?而了解的结果,若仅仅是自己主观的认定,而没有客观的考量,其价值也有待质疑。在这些理由下,遂有本书之出版,以求各界有心人士之指正。
下一步将是《易理探微》一书之发表,理论部份早已书就。有了理论,再加以实验,由实验再求印证,以合乎科学精神。实验部份目前已经有近千件占卜实例,全系以计算机测试,测中率约在百分之八十上下。整理后的数据,将录入《易理探微》中,由于我们时间有限,故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出版(至于占卜之程序及内容,碍于序言中之原因,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发表)。
综观当今世事,表面上经济繁荣、知识普及。事实上人心败坏、社会的维系功能彻底破产。易道精妙至极,古往今来,人事之变迁无所不包,易明易晦亦在易中。读者阅之,即为缘也,要知读易有三大优点,今略述于下:
一、学习做人处世的道理:易为天理,然天理玄妙,常人无从认知。圣人为启众聪,特将之演为做人处世的道理,以教化万民。实则人理、世道皆为天理之一部份,仅象征之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惜因古圣人所用之文字,今人多不识,未经适当诠释,难以理解。古今注《易经》者众多,本书仅参阅三本:程颐之《易程传》(泉源出版社)、朱熹之《周易本义》及来知德之《来注易经图解》(武陵公司)。
朱熹之《周易本义》简单明了,只说易理如何,而不说明原因,常令人觉得迂腐不堪。程颐的《易程传》则在如何之外,尚以爻位来解释为什么,看起来好象言之成理,但都是主观的附会,没有系统的必然性,说服力不足。《来注易经图解》则完全以象征符号说明,穿凿附会可以说极尽能事,已经超出了义理的范畴。
因为卦、爻辞是供卜筮时判断之用,其文字内容必得符合各种相关的情况,经常采用了一些先民的判例,因此很难掌握。原文极为艰涩,且若干文字各家解释不一,甚至有不加说明者。读者不宜细加追究,重要的是知其吉凶吝咎。在本书中,特以“释”总括其概要,系参考前述三家之说明,择其可信者,力求合情合理。
二、磨练心性观念:正因为《易经》难读,在读易之前,任谁都会再三考虑,为什么要读易?读了有什么好处?老实说,学易不但没有好处,甚至令人鄙视名利、远离荣华。时到今日,除了研习命相占卜之术者外,《易经》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易经》是客观事物变易之学,懂易即表示懂得必然之理,既属必然,其间无分毫可资增减。即令爻中有吉凶之谓,实则趋、避之间,不过存乎一心而已。今人在西式教育下,功利至上,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争取自己最大的名利。故对功成业就、志得意满的人而言,懂易不过表示博学多闻,高人一等。只有对有心追求人生真理的人,《易经》才是通向另一片天地的一扇门户。
到得真正沉浸在《易经》里,日深月久,一字一爻地穷思竭虑。苟心不静,我念一起,实难以为继。待入得门来,意又难宁,面对似是而非之理,很可能到此为止,不得再进一步。唯有在心静意宁,人我尽泯之下,始得洞烛幽冥。
问题在于,若不为己谋,即令道通天人,所为何来?再说,从古至今,又能有几人达此境界?是以能不计成败得失、潜心学易者,其心性及观念,多多少少已在磨练之中。但若为了磨练而习易,则又落入下乘了。
三、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一般人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不过止于表面之字义,以之沟通应用而已。事实上,语言文字是人类有别于万物的智能结晶,是一种符号索引系统。宇宙万象无穷无尽,而人之认知应用能力有限。在经过不断的演进后,自然而然发展出这种以简驭繁、相当于一种分类索引的法则。
在此分类索引下,其水平向可称为分类定义,垂直向则为属性层次。所有水平向的定义,在另一层次中,其定义之名称将随所属层次的特性而改变。由于此系统是从人类的生活行为中自然发展而得,故生活经验所形成的认知,即成为水平向的第一层定义。随着文化发展的日趋繁复,再加上实际需要,以及经验及学识过人的个人的努力,遂在第一层定义下,更引申出垂直向的属性定义。
因此,同样的语言文字,对不同能力与经验的个体来说,具有绝对不同的效应。教育的意义,第一步是使受教者充分了解语言文字的分类索引功能,这是能力的培训。然后再教以专业技术,也就是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某一层次的属性认知。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是令学子以艰苦卓绝的心态,熟读经书,使之由习惯成自然,得以从文字运用上领略文字所蕴藏的“智能”。所以读书人不仅深谙语言文字的威力,且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而物极必反,剥复相因,在饱学之余,读书人过于轻视技能,以致在生产制造技术上,落居西方之后。